"《我是千尋》中角色象徵與對應關係:深入解析電影中的心靈世界"

"《我是千尋》中角色象徵與對應關係:深入解析電影中的心靈世界"

Netflix 電影《我是千尋》在我看來是千尋的自傳,其中每個角色都代表著千尋不同的一面。流浪漢象徵著千尋內心的不安和邊緣社會地位。小誠和岡治則象徵著千尋的童年。多惠則在千尋心中扮演著母親的角色。店長則像是父親,將千尋從邊緣帶回生活的中心。在千尋與岡治、小誠相處時,千尋本身則是象徵那個與她第一次相遇的風俗女郎,彷彿來自同一個星球。以下將解釋每個角色與千尋之間的對比和對應關係。


全角色
全角色


千尋與岡治

岡治與千尋
岡治與千尋



在碼頭上,岡治鼓起勇氣向正踩著海水、享受陽光的千尋提問道:

「可以站在你旁邊嗎?」

「你沒有甚麼想要問的嗎?如果不了解接近的人的目的不會感到不安嗎?」

千尋回答說:

「我不相信言語上的回答。要了解一個人,需要看他的眼睛。」

「我們每個人都來自不同的星球,因此無法理解彼此是理所當然的。」


千尋和岡治有很多共同之處,可以說岡治是千尋的一種投影。在電影中,我們可以注意到岡治和久仁子之間的關係,就像千尋和凌一之間的關係一樣。很少提及岡治的本名久仁子,只有在家庭中才會使用,這與千尋很少使用她的本名凌相似。


此外,岡治在與千尋的對話中提到過自殺,這呼應了千尋經常處於自殺邊緣的狀態。在岡治的世界中,千尋則扮演著小千尋遇到的風俗女郎,是第一個踏進她世界的與她同一個星球的外星人。


小千尋和千尋的相遇讓夜晚變得有伴,他們分享著千尋親自做的飯捲,這是千尋遇到第一個她認為是與她同一個星球的外星人的故事。同樣地,岡治在接到小誠的電話後,做了飯糰給他,並與他一同坐在門口前,在下雨的夜晚分享食物。

岡治與小誠
岡治與小誠


這巧妙地對照了劇中前段千尋曾經說過的「岡治和小誠是來自同一個星球的外星人」的話。千尋提到與對的人分享自己做的食物的味道是特別美好的。


而岡治則表示與家人一起吃飯都沒有味道,這更凸顯出小誠在與千尋一起吃飯糰時說的「我媽媽做的炒麵真的真的真的非常好吃」,與千尋和岡治家庭的不同之處。


千尋與流浪漢

流浪漢
流浪漢


千尋與一般人遇到流浪漢會敬而遠之的人不一樣,甚至不同於一般的好心人。他幫助他逃離小學生的欺凌,給他食物,甚至還帶他回家親手幫他洗澡,給他千尋的衣服穿,稱讚說她的衣服很適合他。


他們之間的關係就像是朋友,千尋帶便當找他一起吃飯,流浪漢也帶他去他的秘密基地。經歷一段時間的相處後,千尋突然找不到流浪漢,原本以為他已到其他城市流浪,結果是穿著千尋的衣服倒在城市的一個角落。


值得注意的是,千尋發現流浪漢的屍體後並未立即通知警察或其他人,而是決定自己處理這個情況。她一個人將流浪漢的屍體移到山上,並在夜晚的下雨天用鏟子挖洞,將他埋葬在那裡。


結束後洗澡將沾到著土壤洗掉,是全劇中唯二洗澡的場景,另一個是幫助流浪漢洗澡的場景。在與流浪漢相處的時候,流浪漢從未發出聲音,都是千尋在不斷地傾訴。

前面我提到流浪漢代表著千尋無法安定的心境和邊緣的社會地位。


千尋在小鎮上的各種行動,可以趴在地上與貓玩耍,幫流浪漢洗澡給予便當,不尋求穩定的戀愛關係,自由和隨性的生活態度,不在乎其他人眼光的同時,同時代表她與社會的連結被割裂。

不尋求認同與理解就如同流浪漢般。


風俗小姐和流浪漢都是處於邊緣地位的人物,在社會中被忽視或被排斥,因此他們能夠相互理解並建立起特殊的關係。這種邊緣身份和無法安定的心境使得千尋對於流浪漢的去世做出了特殊的處理方式。

倒下的流浪漢
倒下的流浪漢


多惠與凌

多惠與凌
多惠與凌

「當我說 這很好! 的時候,希望有人同樣說 這很好! 」
「當我問 對嗎? 的時候,希望有人回答說 對! 」


千尋與多惠在醫院裡的對話裡讓觀眾更深入千尋的內心看到千尋的內在需求。
千尋給多惠藏寶箱讓她試著解開,多惠解開後發現裡面有著一粒橡子。這粒橡子讓多惠回想起家庭旅遊時全家去箱根旅行,多惠開心帶著女兒收集橡子但女兒完全不感興趣。


而千尋在埋葬海鷗時也想起小時候遇到第一個逕直走進她的星球的人,而在離別時小千尋送她一粒橡子(小千尋的寶物),而風俗小姐則給她一個名字叫做 千尋 的名片,這名字也成為千尋的寶物。

而在劇情後半段千尋偷偷帶多惠跑出醫院時在車上的對話富含深意,多惠回答比起私奔他們現在更像在殉情,在這裡多惠就明顯的感受到千尋對這個世界毫不留念的態度。


在車上多惠提到雨會讓他心跳加速,讓千尋想到第一次遇到多惠的時候,同樣是在下雨的夜晚,那時多惠也提到他喜歡下雨的天氣,想到也許也會有同樣喜歡下雨的人,所以開著店。


在等待海苔便當的同時,多惠與千尋閒聊時問到千尋之前是在做甚麼工作,千尋那時候的態度有些遲疑然後回答是在做風俗業。多惠的反應就像是聽到一個普通的工作,並不覺得驚訝。讓千尋認為再次遇到同一個星球的外星人。我想這也是千尋惠到便當店工作的原因。


千尋提到媽媽死了,但她一點感覺都沒有,悲傷、遺憾、孤獨都沒有,就連眼淚也沒掉下來。

提到如果多惠是千尋的媽媽,她的態度有可能會不太一樣。多惠則回答

「你不會變得比現在更好」

「我呢!很喜歡你現在的樣子」

這種回應給予了千尋被接納和愛的感覺。


在千尋不知道如何反應的靜默後,多惠張開手叫千尋靠近,讓千尋給她擁抱。儘管千尋對這種感覺感到奇怪,但她仍然感受到了溫暖和安心。這一刻成為了他們之間更深層連結的體現,並開啟了千尋對於情感的再次感受和接納。

車上相擁
車上相擁


千尋對於母親去世的冷漠反應表明了她對情感的麻木。她沒有表現出對母親離世的悲傷、遺憾或孤獨的情緒。然而,她提到如果多惠是她的母親,她的態度可能會有所不同,暗示著她對於一種更溫暖、理解和關懷的母親角色的渴望。

多惠對於千尋從事風俗業的回應顯示出她的包容性。這反映了她對於千尋的接受和理解,並且並沒有對千尋的過去或工作抱有偏見或批判的態度。這種包容和理解使得多惠成為了千尋在劇中能夠表達自己、找到情感依附的一個重要角色。


這些對話和互動凸顯了千尋和多惠之間的情感連結,同時也透露出千尋對於母親角色的渴望和對於安全感的追求。這種互相映照和對話的呈現使得觀眾更能深入理解這兩位角色的內心世界和情感需求。


這些劇情將多惠的女兒與千尋的母親、千尋與多惠之間的關係進行了互相映照,讓觀眾能夠感受到從多惠的女兒身上看到千尋的母親的影子,並通過這種互相關聯來加深對角色的理解和情感連結。


對於千尋情緒的敏銳感知,使得多惠成為了一個理解千尋內心需求的人物,並在劇情中給予她情感上的支持。這種情感聯繫也是故事中重要的一環,透過多惠的存在,觀眾能更深入地了解千尋的內心狀態和她與這個世界的關係。


水底休眠

海底
海底


劇情中的幾個場景都涉及到千尋的住處,這些場景的描繪通過牆壁映照河邊的水波倒影以及芭吉兒第一次到千尋處住形容他的房子像妓院四面八方都看的到外面都可以看到外面,呈現出水族箱的聯想。


水族箱隔著玻璃與外界有著一種隔離感,就像是水族箱中的生物被圍繞著水波環繞一般。這種隔離感反映了千尋對於與社會的距離。


在劇情後半段店長約千尋出來喝酒時,千尋以她在水底拒絕了。店長敏銳的察覺千尋的狀態並無強硬的逼迫她離開水底,而是說

「先待在水裡,但人的身體本來就應該浮上來」
「無論是死是活都會浮上來」
「只要不掙扎就會浮起來,但開始慌張就會沉下去」


然後許下承諾

「等你浮上來,看你想去哪店長陪你去」
「你有想去的地方嗎?」


讓千尋想再次從水底慢慢浮起
而岡治與小誠在發現千尋好幾天不見的同時,也擔心的到千尋家外大聲呼喊。形成了角色定位的逆轉。

表明了岡治和小誠對於千尋的關心和擔心,並且主動尋找她,這種轉變暗示著千尋在劇情發展中的變化,更加深入的建立關係。


二人組來找千尋
二人組來找千尋

墓與橡子

墓園
墓園

店長依約帶千尋到她想去的地方 墓園 ,千尋拿著啤酒靠著墓碑坐了一會,拯救一隻溺水的螞蟻,這可以被視為象徵有人拯救了她,解放了她的內心。在離開前,千尋將帶來的盒子打開,裡面裝滿橡子。千尋將橡子全部放在墓前後,注視著墓碑微微一笑,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雖然劇中故意不拍到墓碑上的名字,但依照前面弟弟打來的電話內容,千尋放上的橡子。可以猜出這是千尋母親的墓碑。而千尋最後的微微一笑,這個舉動可以被理解為她將自己的寶物、期望和失望都放在母親的墓前,意味著她放下了對母親的期待與失望,並釋放了內心中的衝突和糾結。
這裡的橡子也與前面多惠與千尋在醫院的對話互相呼應。


小誠與媽媽與千尋

千尋與小誠媽媽
千尋與小誠媽媽

小誠的媽媽在收到小誠送來的花與卡片後,她氣沖沖地跑去便當店,對千尋介入她與小誠的教養,認為送花寫卡片是千尋的意見,把花打在地上,而千尋撿起花對她說

「你把這個當成垃圾的話!會後悔終生。」
「你真的對自己作為母親這麼沒有自信嗎?」
「你真的對小誠一無所知嗎?」
「小誠是怎麼樣的孩子,就算是陌生人也看得懂。你是她媽媽怎麼不明白?」
「他吃著店裡的飯糰時,也說"我媽媽做的炒麵真的真的真的非常好吃"」
「好好地看他」


我想這段千尋對小誠母親說的話,同時也是千尋希望那時候有人對她母親說的話。希望能讓母親好好地看到,看到現在就在這裡的他。能夠真切的關心。
後續小誠母親將花與卡片好好保存,以及她與小誠的互動更具信賴和親情的感覺,這與千尋與母親的關係形成了對比。


小誠媽媽的炒麵
小誠媽媽的炒麵


店長與千尋

店長與千尋
店長與千尋

店長在與芭吉兒聊天時形容千尋的性格難以捉摸好像是個空殼就像是個幽靈,提到第一次見到千尋覺得她不適合這個工作,但是看到她的鞋子非常的髒破,如果那天沒有進去他們店的大門,也許她就不再這個世界上了。
在千尋提出想要上班的意願後,店長二話不說地就直接請他明天來上班,
千尋問說


「你沒有甚麼疑問嗎?比如我的過去?想要來這裡上班的原因?」


店長回答


「我不需要知道這些。跟我說話的是現在的你」


就如同劇情前段在岡治鼓起勇氣靠近千尋時提的問題,千尋在回答岡治的問題時表達了類似的思想。她強調了真正了解一個人需要將目光聚焦在當下的對方身上。
而在千尋尋求店長對名字的建議時,店長回復自己的名字要自己想,而這就是千尋這個名字的由來。
藉著使用「千尋」作為花名,千尋將自己與風俗小姐之間的情感連結和共鳴延續了下來,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尋求了一種心靈的共同點和情感支持。


千尋

碼頭邊的千尋
碼頭邊的千尋



千尋在劇情中多次有暗喻她有想要尋死的衝動。
有時候仇恨或怨懟是一根綁在氣球上的線,放下的同時也將氣球的線剪斷,氣球就會飛到沒有人知曉的地方。

在千尋在墓前放下橡子時也好像剪斷最後一根束縛著氣球的線,在與大家一同烤肉後,鏡頭轉一圈,依序拍到每個人,而千尋悄悄獨自離開聚會走向碼頭。而在聚會中的多惠感受到孤獨的氣氛突然消失,打電話給正在碼頭的千尋,以肯定語氣詢問千尋的離開!
千尋回答她玩得很開心。我喝醉了  不太像我。

映照到前面千尋與芭吉兒談到戀愛話題時說到


「你無法獨佔一個人的心,我也不想被佔有。」

 

 說到戀愛的問題上她不能醉,就像是不能喝酒的人,喝太多會生病,甚至會死。這裡講的喝醉其實不只是戀愛,說的是關係。因為害怕建立關係,害怕關係帶來的傷害與不清醒,千尋選擇不與人產生連結,當個清醒的外人。
千尋感嘆多惠真的是甚麼都知道後對話沉默一段時間,多惠問千尋

「你是不是想去很遠很遠的地方?這不是很好嗎?不需要再去其他地方。就留在這裡吧」 
「妳啊! 不管去到哪裡,都會感受到孤獨。」「好吧,明天見 」


千尋忍著淚回答 

「明天見 」

 


電話那頭的千尋
電話那頭的千尋


而多惠這通電話,談話間多惠讓千尋感受到,真正的自己正在被看見,不是那個瀟灑的,不在乎別人眼光的千尋。而是害怕孤獨,渴望又害怕著與人產生連結的她。

多惠的話語表達了她對於千尋內心渴望的理解,並表明她願意接納千尋的存在。這使得通電話的場景更具意義,呈現出多惠對千尋的真正關心和支持。這一幕的確凸顯了千尋內心的孤獨和尋求連結的矛盾。
這通電話與最後的明天見構建成線,將要飄走的千尋。牢牢地抓緊。

雖然最後千尋還是離開便當店,但當在農場工作的千尋被問到以前的工作是什麼時,千尋的回答不再是風俗小姐,而是便當店店員,我想便當店已經成為她這顆氣球上堅固的線。

便當店的千尋
便當店的千尋


結語

這部電影《我是千尋》適合推薦給對於人際關係、內心世界和情感表達有興趣的觀眾。該電影通過千尋與不同角色的相處和交流,探討了她的心理狀態和成長歷程。對於喜歡思考人性、情感和家庭關係的觀眾來說,這部電影提供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和角色間複雜的情感連結。同時,對於喜歡細膩描繪人物關係和深入探索主角內心世界的觀眾來說,這部電影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張貼留言

0 留言